大庭与尼山释义


【大庭】亦作“大廷”。1.外朝之廷。《逸周书·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於大庭。”朱右曾校释:“庭当作廷。大廷,外朝之廷,在库门内雉门外。”《韩非子·解老》:“故议於大庭而后言则立,权议之士知之矣。”2.指朝廷。宋洪迈《夷坚支志景·馀干县楼牌》:“是时赵子直家居县市,赴省试,已而大廷唱名为第一。”章炳麟《代议然否论》:“故令贪夫盈於朝列,饕餮贡於大庭,犹曰美政文明,斯则戾矣。”

【与】《廣韻》《集韻》《正韻》同與。《說文》賜予也。一勺爲与。《六書正譌》寡則均,故从一勺。(與)〔古文〕《廣韻》弋諸切《正韻》弋渚切《集韻》《韻會》演女切,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又《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又《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又待也。《論語》歲不我與。又《博雅》如也。《前

【尼山】丘。宋周密《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尼山枯无华,奄奄山鬼相揄揶。”参见“尼丘”。2.指孔子。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昔尼山奥旨,传在经师。”《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一·儒家类序》:“王通教授河汾,始摹拟尼山,递相标榜,此亦世变之渐矣。”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而宋之贤者,以为可躋之尼山之次。”参见“尼丘”。

和徐中丞容斋旧泰山一百四韵贽见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