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进】1.冒进;轻率前进。唐冯贽《云仙杂记·二鹘掷卵》:“又翅羽未成,跃出巢穴,往往堕崖而死,其天性俊勇,是亦躁进之类。”宋刘迎《晚到八达岭下》诗:“徐趋自循辙,躁进应覆轨。”蔡东藩《唐史通俗演义》第二五回:“监制各军,不得躁进。”2.热中于仕进;急于进取。《旧唐书·文宗纪下》:“元舆累上表请自效,并进文章,朝议责其躁进也。”明冯梦龙《精忠旗·奸党商和》:“试看那躁进的,谁不靠官爵为性命。”清尤怡《杂感》诗之三:“天分固有定,躁进非良谋。”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一些文人之陷罗网,堕深渊,除去少数躁
【陷】《唐韻》戸韽切《集韻》《韻會》《正韻》乎韽切,音。《說文》高下也。一曰陊也。《玉篇》墜入地也,沒也,隤也。《易·需彖》剛健而不陷。《史記·灌夫傳》戰常陷堅。又《魯語》子服景伯戒宰人曰:陷而入於恭。《註》猶失過也。 《玉篇》亦作錎。《集韻》同埳。《篇海》亦作。
【邪佞】1.奸邪,伪善。汉荀悦《汉纪·平帝纪》:“莽既不仁而有邪佞之材,又乘四父歷世之权。”《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景以冯延巳、常梦锡为翰林学士……而延巳等皆以邪佞用事,吴人谓之‘五鬼’。”明方孝孺《春风和气堂记》:“或用之而参以邪佞之人,虽欲为春,不可得也。”2.奸邪小人。晋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上》:“今宜斥退邪佞,投之四裔;引纳方直,令在左右。”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上:“太学博士石介,因作《庆历圣德颂》,其词太激,邪佞切齿。”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七:“察邪佞,护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