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唐韻》吐根切《集韻》《韻會》他根切,音。《說文》咽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又《廣韻》吞,滅也。《增韻》幷包也。《戰國策》隂謀有吞天下之心。又《廣韻》他前切《集韻》他年切,音天。姓也。漢有吞景雲。又《集韻》咽也。《穀梁傳·隱三年註》其所吞咽者,壤入於內。《釋文》吞,敕恩反。又音天。《王筠詩》桓桓信無敵,堂堂寧有前。九圻良易舉,八荒安足吞。
【灭】〔古文〕《唐韻》亡列切《集韻》莫列切,音搣。《說文》盡也。《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代之,灋外內亂,鳥獸行,則滅之。《註》毀其宗廟社稷曰滅。又沒也。《易·大過》過涉滅頂。又火熄也。《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又《韻補》叶明祕切,音媚。《曹植·夏啓讚》大戰于甘,有扈以滅。威振諸侯,元功克乂。
【咆烋】“咆咻”。1.大声叫嚣。形容人的桀骜不驯。《文选·左思<魏都赋>》:“剋剪方命,吞灭咆烋。”张载注:“咆烋,犹咆哮也。”李周翰注:“言咆哮不宾者皆除剪吞灭之。”《明史·西域传一·哈密卫》:“﹝哈密﹞使臣犹久留,大肆咆烋。”2.形容勇猛豪迈。北魏荀济《赠阴梁州》诗:“大选咆咻士,广募嫖姚尉。”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