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1.天、地、人。《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汉王符《潜夫论·本训》:“是故天本诸阳,地本诸阴,人本中和。三才异务,相待而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当日三才始判,两仪初分。”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世以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者,列三才开始之序,继以有巢燧人伏羲神农者,明人群进化之程,殆皆后人所命,非真号矣。”2.三位齐名之才人。(1)指晋之潘滔、刘舆、裴邈。《晋书·刘舆传》:“时称越府有三才:潘滔大才,刘舆长才
【失】《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質切,音室。得之反。《說文》縱也。一曰錯也,過也,遺也。《書·泰誓》時哉弗可失。《杜甫詩》雖乏諫諍資,恐君有遺失。又《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與同。《莊子·應帝王》自失而走。《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六書本義》與佚軼通。又《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音試。《應楨華·林園集詩》示武恐荒,過亦爲失。凡厥羣后,無懈于位。
【纲纪】1.大纲要领。《荀子·劝学》:“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明何景明《赠向先生序》:“君子之治也,设其纲纪,而有其目,与民守之。”2.法度;纲常。《韩诗外传》卷四:“説皆不足合大道,美风俗,治纲纪。”《汉书·礼乐志》:“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纲纪有序,六亲和睦,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阿耆尼国》:“勇而寡略,好自称伐,国无纲纪,法不整肃。”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西人之将灭人国也,则必上之於议院,下之於报章,日日言其国政之败坏,纲纪之紊乱。”3.治理;管理。《诗·大雅·棫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