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据地称雄的豪强;今指英雄人物。《后汉书·樊準传》:“羣雄崩扰,旌旗乱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羣雄虎争,英豪踊跃。”杨度《湖南少年歌》:“羣雄此日争追鹿,大地何年起卧龙。”朱德《赠友人》诗:“北华收復赖羣雄,猛士如云唱《大风》。”
【迄】《唐韻》《集韻》《韻會》許訖切《等韻》呼訖切,音汔。《說文》至也。《詩·大雅》以迄于今。又《周頌》迄用有成。又竟也。《後漢·孔融傳》才疏意廣,迄無成功。又與訖通。《書·禹貢》聲敎訖于四海。
【纵横】亦作“纵衡”。1.肆意横行,无所顾忌。《后汉书·耿弇传》:“诸将擅命於畿内,贵戚纵横於都内。”《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一夫纵衡,则城池自夷,岂不危哉!”李善注:“一夫谓董卓也。《汉书》曰:‘纵,恣意。’衡,古‘横’字。”宋孔平仲《续世说·奸佞》:“陛下宜及少壮,恣意作乐,纵横行之,即是一日快活敌千年。”清吴伟业《雁门尚书行》:“读书致身取将相,关西鼠子方纵横。”2.雄健奔放。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四:“君侯多壮思,文雅纵横飞。”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清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