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刀搢笏凤墀前释义


【佩】《廣韻》《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音悖。《釋名》佩,倍也。言其非一物,有陪貳也。一德佩,一事佩。《詩·鄭風》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傳》雜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類。《左傳·閔二年》晉狐突曰:佩衷之旗也。《禮·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宮羽。《又》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玉,大夫佩水蒼玉,世子佩瑜玉,士佩瓀玫。《又》凡帶必有佩玉,唯喪否。又《論語》去喪無所不佩。又《白虎通》農夫佩耒耜,工匠佩斧,婦人佩鍼縷。又水縈紆謂之佩。《水經注》鮑丘水北佩謙澤,眇望無垠。又蘭渠川水出自北山,帶佩衆溪南流注于

【刀】《唐韻》《集韻》《韻會》都勞切《正韻》都高切,到平聲。《說文》兵也。象形。《徐曰》象刀背與刃也。《釋名》刀,到也。以斬伐到其所也。《玉篇》所以割也。《左傳·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又錢名。《初學記》黃帝採首山之銅,始鑄爲刀。《史記·平準書》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註》索隱曰:刀者,錢也。以其形如刀。《前漢·食貨志》利於刀。《註》如淳曰:名錢爲刀者,以其利於民也。又《詩·衞風》誰謂河廣,曾不容刀。《朱註》小船曰刀。《正韻》小船形如刀。

【搢笏】。1.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穀梁传·僖公三年》:“阳穀之会,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诸侯。”范宁注:“搢,插也。笏,所以记事也。”《墨子·公孟》:“公孟子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子墨子。”毕沅校注:“忽即笏字。”《穆天子传》卷一:“天子大服,冕褘帗带,搢曶夹佩,奉璧南面立于寒下。”清吴伟业《吴门遇刘雪舫》诗:“新乐初受封,搢笏登天廷。”2.引申指朝见。明董谷《碧里杂存·宝志公》:“圣祖异焉,勅建灵谷寺……命太常岁祭,行搢笏之礼焉。”

【凤墀】前的台阶。借指朝廷。《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思玉步於凤墀,想金声於鸞闕。”清洪昇《长生殿·絮阁》:“怎负他凤墀前鵠立羣僚。”典

宫词百首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