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名誉声望。《国语·越语下》:“用力甚少,而名声章明,种亦不如蠡也。”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名声施於无穷,功烈著而不灭。”唐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嫉恶如仇讎,见善若饥渴,备更内外,灼有名声。”明高启《赠杨荥阳》诗:“出门得名声,不假亲旧援。”2.谓流传于世的评价。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八:“杀俘虏历来是名声不好的。”典
【妖孽】指物类反常的现象,古人以为是不祥之兆。《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明沉德符《野获编·禨祥·死麟》:“河南光山县有一麟,亦牛所孕,其产时,光怪照耀,比邻皆谓火发来救,愚民不识,詈为妖孽,共击死。”2.指妖魔鬼怪之类。《西游记》第六七回:“若果降了妖孽,浄了地方,我等每家送你两亩良田。”《抗日歌谣·大冶鄂城山区民歌》:“贪官污吏象妖孽,乡保豪绅相勾结。”3.比喻邪恶的事或人。《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西颢》:“姦伪不萌,妖孽伏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给事中蔡金台奏折附片
【蘧】〔古文〕《唐韻》强魚切《集韻》權俱切《韻會》求於切,音渠。蘧麥也。《爾雅註》卽瞿麥。又《爾雅·釋草》出隧,蘧蔬。《註》蘧蔬,似土菌,生菰草中。又地名。《後漢·郡國志》齊國西安有蘧丘里,古渠丘。又亭名。《水經注》長垣縣有蘧亭。又姓。《通志·氏族略》衞大夫蘧瑗之後,漢有大行令蘧正。又《集韻》臼許切,音巨。草名。又其遽切,音詎。有形貌。《莊子·齊物論》昔莊周夢爲蝴蝶,俄而覺,則蘧蘧然周也。《韻會》蘧蘧,自得貌。讀平聲。《集韻》讀去聲,字亦或作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