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1.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郭璞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餘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太平御览》卷九五五引旧题晋郭璞《玄中记》:“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唐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2.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王逸注:
【朝暾】初升的太阳。亦指早晨的阳光。《隋书·音乐志下》:“扶木上朝暾,嵫山沉暮景。”唐孟郊《抒情因上郎中二十二叔监察十五叔兼呈李益端公柳缜评事》诗:“明明三飞鸞,照物如朝暾。”明刘基《为杭州郑善止题<蓬莱山图>》诗:“钟山烛龙在其北,两眼燁煜如朝暾。”清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每见朝暾上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郭沫若《晨兴》诗:“月光一样的朝暾,照透了这蓊郁着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