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泛灵槎河汉津释义


【昨】《唐韻》在各切《集韻》《韻會》《正韻》疾各切,藏入聲。《說文》累日也。《廣韻》昨日,隔一宵也。《莊子·外物篇》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又姓。《廣韻》複姓有昨和氏。又與酢同。《周禮·春官·司几筵》祀先王昨席亦如之。《註》昨,讀曰酢。

【泛】《唐韻》《集韻》《韻會》孚梵切,音汎。《說文》浮也。一曰流也。通作汎。《前漢·郊祀歌》泛泛滇滇從高斿。又《集韻》方勇切,音捧。覆也。《前漢·武帝紀》泛駕之馬。《註》本作覂,後通用。又《廣韻》房法切《韻會》扶法切,音乏。泛,聲微小貌。

【灵槎】亦作“灵查”。1.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典出晋张华《博物志》卷十:“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於查上,多齎粮,乘槎而去。”隋崔仲方《奉和周赵王咏石》:“会逐灵槎上,还归天汉边。”宋辛弃疾《西江月·为范南伯寿》词:“灵槎準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箇。”明孙柚《琴心记·誓志题桥》:“人间空指泛灵槎,道我卜穷星斗。”2.指船。唐杜甫《喜晴》诗:“汉阴有鹿门,沧海有灵查。”仇兆鳌注:“引鹿门海槎,愧避世之已迟。”明张煌言《<冰槎集>引》:“﹝余﹞浮踪浪跡,当凄霰严霜,不得已而栖托灵槎。

【河】《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水名。《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春秋·說題辭》河之爲言荷也。荷精分佈,懷隂引度也。《釋名》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又九河。《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六,

【汉津】。亦特指十二星次中的“析木之津”,在尾与南斗之间。《尔雅·释天》:“析木之津,箕斗之间汉津也。”郝懿行义疏:“《左传》及《周语》并云‘析木之津’。韦昭注:‘津,天汉也。析木,次名,从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为析木,其间为汉津。’”2.汉水。宋曾巩《闻喜亭》诗:“闻喜名自昔,广亭临汉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