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1.相信自己。《墨子·亲士》:“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晋陆机《君子行》:“近情苦自信,君子防未然。”宋曾巩《<战国策>目录序》:“其説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篤于自信者也。”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十九:“勇於自信故英絶,胜彼优孟俯仰为。”2.自表诚信。三国魏曹操《举贤勿拘品行令》:“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
【肯】〔古文〕《正韻》苦等切,音懇。《爾雅·釋言》肯,可也。《詩·衞風》惠然肯來。《箋》可也。《前漢·高帝紀》高帝數讓,衆莫肯爲。又《集韻》可亥切,音愷。《字林》著骨肉也。《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註》著骨肉也。肯,著也。 《集韻》或作肎肻。又。
【依违】1.迟疑。汉刘向《九叹·离世》:“余思旧邦,心依违兮。”明马愈《马氏日抄·徐尚书》:“妇依违未应,公色愈厉,起解驴欲行。”2.谓模棱两可。《公羊传·襄公二年》“齐姜与繆姜,则未知其为宣夫人与?成夫人与”汉何休注:“齐姜者,宣公夫人;九年繆姜者,成公夫人也。传家依违者,襄公服繆姜丧未踰年,亲自伐郑,有恶,故传从内义,不正言也。”3.依顺;依仗。《宋书·郑鲜之传》:“﹝高祖﹞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此国之大事,宜君臣各尽所见,勿以朕先言而依违於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