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浩然释义


【字】〔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疾置切《正韻》疾二切,音自。《說文》乳也。又愛也。《書·康誥》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周禮·地官·鄭註》小國貢輕,字之也。《左傳·成四年》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又文字。字者,孳也,六義相生無窮也。黃帝臣沮誦倉頡,體卦畫,摹鳥跡,引伸觸類,文字之形始立。《周禮·春官·外史》周禮春官掌達書名于四方。註古曰名,今曰字。疏滋益而多,故更稱曰字。又名字。《禮·曲禮》男子二十冠而字。《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又》女子許嫁筓而字。《註》亦

【浩然】水盛大貌。《法苑珠林》卷八二引南朝齐王琰《冥祥记》:“时积雨大水,懿前望浩然,不知何处为浅,可得揭躡。”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崖头之南,江流浩然自放。”鲁迅《坟·科学史教篇》:“洪波浩然,精神亦以振,国民风气,因而一新。”2.广大壮阔貌。《管子·内业》:“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淮南子·要略》:“诚通其志,浩然可以大观矣。”唐李白《日出入行》:“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明方孝孺《题<郑叔致字辞>后》:“发之为文章,则浩然而无涯。”鲁迅《故事新编·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