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周官名。《周礼·夏官·诸子》:“诸子,掌国子之倅,掌其戒令与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2.古代天子、诸侯姬妾之官职名称。《左传·襄公十九年》:“诸子仲子、戎子,戎子嬖。”杨伯峻注:“《管子·戒篇》有‘中妇诸子’,房玄龄注云:‘中妇诸子,内官之号。’所谓内官者,亦诸侯、天子姬妾之别名,因居宫内,必有官阶,故云内官。”参见“内官”。3.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汉书·艺文志》:“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清赵翼《瓯北诗话·皮日休》:“按唐以前《孟子》杂於诸子中,从未有独尊之者。”姚华《论
【分镳】《晋书·孝武帝赞》:“燕之击路,郑叔分鑣。”《南史·刘之遴传》:“张苍之传《左氏》,贾谊之袭荀卿,源本分鑣,指归殊致,详略纷然,其来旧矣。”南朝梁萧统《<文选>序》:“又少则三字,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鑣并驱。”唐白居易《祭崔相公文》:“微之、梦得、慕巢、师皋,或徵雅言,酣咏陶陶;或命俗乐,丝管嘈嘈。藉草荫松,枕麴餔糟。曾未周岁,索然分鑣。”
【不待】1.用不着;不用。《尹文子·大道上》:“善人之与不善人,名分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尧不须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唐韩愈《处士卢君墓志铭》:“处士少而孤,母夫人怜之,读书学文,皆不待强教,卒以自成。”《老残游记》第十四回:“那死人,更不待説,漂的满河都是。”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三八》:“现在我国不仅有许多到了学习年龄的儿童没有学校可进,而且还有一大批超过学龄的少年和青年也没有学校可进,成年人更不待说了。”2.不想;不愿意。
【鞭】〔古文〕《唐韻》《集韻》《韻會》連切,音編。《說文》本作。驅也。《玉篇》笞也。馬箠也。《書·舜典》鞭作官。《傳》以鞭爲治官之。《左傳·僖二十三年》左執鞭弭,右屬櫜鞬。《禮·曲禮》乗路馬,必朝服載鞭策,不敢授綏。《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史記·三皇紀》以赤鞭鞭草木。漢典考證:〔《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入,則胥吏執鞭度守門。〕 謹照原文省吏字。 考證:〔《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入,則胥吏執鞭度守門。〕 謹照原文省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