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以长笛檛鼍鼓释义


【助】《唐韻》《集韻》《韻會》牀據切《正韻》狀祚切,耡去聲。《說文》左也。从力,且聲。《廣韻》益也。《易·繫辭》天之所助者,順也。又《韻補》叶牀舉切。《揚雄·太翕首》翕食嘬嘬,利如舞也。翕其羽,朋友助也。

【以】〔古文〕《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又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又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又《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又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又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长笛】乐器名。长一尺四寸。《太平御览》卷五八○引《古歌辞》:“长笛续矩(短)笛,长愿陛下保寿无极。”《文选·马融<长笛赋>》李善注引《说文》:“笛七孔,长一尺四寸,今人长笛是也。”参阅《文献通考·乐十一·长笛》。2.现代管乐器。初名横笛。管身早期略呈圆锥形。后经改良,呈圆柱形。用金属或木料制成。

【檛】《唐韻》陟瓜切《集韻》《韻會》張瓜切《正韻》職瓜切,音撾。箠也。《玉篇》策也。《左傳·文十三年》乃行,繞朝贈之以策。《杜註》策馬檛也。左作簻,又別作。又《集韻》莊華切,音髽。義同。漢典考證:〔《左傳·文十一年》士會適晉繞朝贈之以策。〕 謹照原文十一年改為十三年。士會適晉四字改乃行二字。 考證:〔《左傳·文十一年》士會適晉繞朝贈之以策。〕 謹照原文十一年改為十三年。士會適晉四字改乃行二字。

【鼍鼓】亦作“鼉皷”。1.用鼍皮蒙的鼓。其声亦如鼍鸣。《诗·大雅·灵台》:“鼉鼓逢逢。”陆玑疏:“﹝鼉﹞其皮坚,可以冒鼓也。”唐温庭筠《昆明治水战词》:“鼉鼓三声报天子,雕旗兽舰凌波起。”明沉鲸《双珠记·遇赦调边》:“鸡竿鼉皷,制出金门传唱,特与人间解网。”清黄永《龙衣舟行》:“逢逢鼉鼓溪边过,百尺楼船万钧柁。”2.鼍鸣声。唐许浑《赠所知》诗:“湖日似阴鼉鼓响,海云纔起蜃楼多。”金刘迎《海上》诗:“蜃楼春作市,鼉鼓暮催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