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行窃觊觎释义


【周】〔古文〕《唐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音州。《廣韻》徧也。《易·繫辭》知周乎萬物。又至也。《書·泰誓》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傳》周,至也。又忠信也。《書·太甲》自周有終。《傳》用忠信有終也。《詩·小雅》行歸于周。《論語》君子周而不比。《註》忠信爲周,阿黨爲比。又終也。《左傳·昭二十年》以周事子。《註》周,猶終竟也。又《說文》密也。《管子·樞言篇》先王貴當貴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見于色,一龍一蛇,一日五化,之謂周。《註》深密不測,故周也。又曲也。《詩·唐風》生于道周。《傳》周,曲也。又《詩·周南疏》周

【行窃】偷盗。《九命奇冤》第二三回:“你这流丐,不安本分,既经行窃,还敢挟嫌诬证!”

【觊觎】企图。《左传·桓公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覬覦。”杜预注:“下不冀望上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羣凶覬覦,分裂诸夏。”《旧唐书·崔元略传》:“时刘栖楚自为京兆尹,有覬覦相位之意。”清魏源《庐山王文成公纪功碑歌》:“明季中叶患尾大,爪牙覬覦强宗盟。”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覬覦者也。”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窦七校书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