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内心与外表。《逸周书·谥法》:“行见中外,曰慤。”孔晁注:“表里如一。”2.宫内和宫外。《管子·君臣下》:“是以中外不通,谗慝不生,妇言不及宫中之事,而诸臣子弟无宫中之交。”《史记·李斯列传》:“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唐韩愈《顺宗实录一》:“二十餘日,中外不通,两宫安否?”3.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汉书·元帝纪》:“以用度不足,民多復除,无以给中外繇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收,中外惶怖。”宋司马光《与吴相书》:“窃见国家自行新法以来,中外恟恟,人无愚智,咸知其非。”清叶廷琯《吹网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同】《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又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又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
【忻】《唐韻》《集韻》《韻會》許斤切,音欣。《說文》闓也。《史記·周本紀》姜嫄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又姓。五代有進士忻彪。又叶虛言切,音軒。《韓愈·孟東野失子詩》闖然入其戸,三稱天之言。再拜謝元夫,收悲以歡忻。 《類篇》本作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