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理杳无名释义


【至理】1.犹真理;正常的道理。晋裴頠《崇有论》:“以为文不足若斯,则是所寄之涂,一方之言也。若谓至理信以无为冠,则偏而害当矣。”《新唐书·卢承庆传》:“死生至理,犹朝有暮。”章炳麟《菌说》:“轮迴之説,非无至理,而由人身各质所化,非如佛家所谓灵魂所化也。”2.最精深的道理。晋葛洪《抱朴子·喻蔽》:“言少则至理不备,辞寡即庶事不畅。是以必须篇累卷积,而纲领举也。”南朝梁沉约《与陶弘景书》:“至理深微,曖焉难睹。”3.犹至治。旧题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昔在至理,上下一德,以惩天休,忠之道也。”唐元稹《观兵部马

【杳无】了无,绝无。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连贵﹞去年曾受对门胡家聘……越十餘年,杳无亲戚来寻访,乃以配圉人刘登。”巴金《灭亡》第八章:“女儿在十八岁时跟人结了婚,但不到半年,她底丈夫抛弃了她,从此音讯杳无。”

【名】《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音詺。《說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玉篇》號也。《廣韻》名字也。《春秋·說題》名,成也。《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又自呼名也。《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又呼人之名也。《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又名譽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又《春秋·說題》名,大也。《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又名號也。《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