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脂利切《正韻》支義切,音摯。《說文》飛鳥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玉篇》來也。《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禮·樂記》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註》至,來也。又《玉篇》達也,由此達彼也。《書·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詩·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又極也。《易·坤卦》至哉坤元。《註》至謂至極也。又《繫辭》易其至矣乎。《莊子·逍遙遊》故曰:至人無己。《註》至極之人。又善也。《禮·坊記》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
【老昧】昏愦。宋范仲淹《奏乞选河北州县官员》:“臣料按察使奏黜者,不过老昧贪猥之人。”典
【蹄筌】1.语本《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蹄,兔罝;筌,鱼笱。谓语言蹄筌都是有形的迹象,道理与猎物才是目的。后常以“蹄筌”指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反映事物的迹象。《宋书·谢灵运传》:“磻弋靡用,蹄筌谁施。”南朝陈姚最《<续画品>序》:“自非渊识博见,熟究精麤,摈落蹄筌,方穷至理。”清毕沅严长明《寿王述庵联句》:“幽思吞卦画,妙解证蹄筌。”2.指水产和野味。清赵翼《杨桐山招饮》诗:“世人竞翊开华筵,广徵水陆穷蹄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