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亦消铄释义


【正气】天地之间的至大至刚之气。体现于人则为浩然的气概,刚正的气节。《楚辞·远游》:“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晋孙绰《太傅褚褒碑》:“公资清刚之正气,挺纯粹之茂质。”宋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赵朴初《寄赠大谷莹润长老》诗:“挟持正气健为雄,羣力何难制毒龙?”2.指光明正大的作风或纯正良好的风气。《文子·符言》:“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内便於性,外合於义,循理而动,不繫於物者,正气也;推於滋味,淫於声色,发於喜怒,不顾后患者,邪气也。”

【亦】〔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又傍及之詞。又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又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 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消铄】。1.消减;减损。指事物由多变少,由大变小,由盛而衰。《京氏易传·否》:“阴阳升降,阳道消鑠,阴气凝结。”唐元稹《赛神》诗:“吏来官税迫,求质倍称緍。贫者日消鑠,富亦无仓囷。”清黄宗羲《万悔庵先生墓志铭》:“方其盛时,交游满地,事有不可言,风波消鑠且尽。”2.消亡;消融。《战国策·赵策四》:“秦举安邑而塞女戟……伐魏,絶韩,包二周,即赵自消烁矣。”唐谷神子《博异志·马侍中》:“狞目电烻,吐火噀血,跳躑哮吼,铁石消鑠。”3.消耗;消磨。宋苏舜钦《吴江岸》诗:“壮怀消鑠尽,回首尚心惊。”《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