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韵】餘韵”。亦作“餘韵”。1.传留的韵致、气韵。宋欧阳修《岘山亭记》:“其(指羊祜、杜预)功烈已盖於当世矣。至於流风餘韵蔼然被於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亦犹书法自六朝迄唐,至褚登善、徐季海辈,餘韵犹存,风格毋容稍降矣。”2.指遗留后世的韵事。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微之(元稹)所遇合,虽涉於流宕自放,不中礼义,然名辈风流餘韵,照暎后世,亦人间可喜事。”明洪瀛《秦淮舟泛》诗:“六朝餘韵赋高楼,极目秦淮放小舟。”3.不尽的韵致、韵味。宋张道洽《咏梅》:“老树有餘韵,别花无此姿。”清
【响】〔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兩切,音享。《說文》聲也。从音鄕聲。《註》徐鍇曰:聲之外曰響。響猶怳也,怳怳然浮也。實而精者曰聲,朴而浮者曰響。響之附聲,如影之著形。《玉篇》應聲也。《書·大禹謨》惟影響。又方響,樂器。《杜陽雜編》太和九年,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 《集韻》或作。《韻會》又作鄕。通作嚮饗。
【檀槽】檀木制成的琵琶、琴等弦乐器上架弦的槽格。亦指琵琶等乐器。唐李贺《感春》诗:“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王琦汇解:“唐人所谓胡琴,应是五弦琵琶耳。檀槽,谓以紫檀木为琵琶槽。”宋张先《西江月》词:“体态看来隐约,梳妆好是家常。檀槽初抱更安详,立向尊前一行。”清钱谦益《吴门寄陆仲谋大参》诗:“檀槽奏罢翻新曲,樺烛烧残覆旧棋。”郑泽《有寄》诗:“与君同唱《江南好》,多恐檀槽未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