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
【艳阳】“艷阳”。1.艳丽明媚。多指春天。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宋柳永《长寿乐》词:“繁红嫩翠,艳阳景,妆点神州明媚。”清孔尚任《桃花扇·访翠》:“对三月艳阳之节,住六朝佳丽之场,虽是客况不堪,却也春情难按。”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女子好像还有别的一种公事,就是在春日艳阳的时候,公子们的春情发动了,那就不免要遭一番蹂躏了。”2.形容光艳美丽。唐李白《古风》诗之四七:“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偶蒙东风荣,生此艳阳质。”宋晏殊《和枢密侍郎因看海棠忆禁苑此花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