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古文〕《唐韻》雨元切《集韻》《韻會》于元切,音袁。曰垣,高曰墉牆也。《釋名》援也。人所依阻,以爲援衞也。《詩·大雅》大師維垣。《左傳·襄三十一年》子產盡壤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又星有上中下三垣。《史記·天官書》上垣太微宮垣十星,東垣北上相,名左掖門,西垣北上將,名右掖門。《唐書·權德輿傳》左右掖垣,承天子誥命,中垣紫微宮垣十五星,左右掖與太微垣同。《湘山野錄》藝祖居潛日,爲趙普飮,居席左。搏怒曰:紫微垣一小星,居上次,可乎。斥之,使居帝右。下垣天市宮垣二十二星。《癸辛雜誌》揚州分野,正値天市垣,所以人多
【墙】俗牆字。
【兵火】战争造成的灾火。《汉书·王莽传下》:“衍功侯喜素善卦,莽使筮之,曰:‘忧兵火。’”唐钱起《江行无题》诗之四三:“兵火有餘烬,贫村纔数家。”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但我想,这些译稿,也许去年已被兵火烧掉了。”2.指战争,战乱。《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兵火之际,东逃西躲,不知拆散了几多骨肉!”清洪昇《长生殿·弹词》:“长安兵火之后,不知光景如何?”茅盾《子夜》十:“现在大局就愈弄愈复杂了。大江的南北都是兵火。”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