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咽疏通处释义


【幽咽】音低沉、轻微。常形容水声和哭泣声。北周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唐杜甫《石壕吏》诗:“夜久语声絶,如闻泣幽咽。”鲁迅《南腔北调集·漫与》:“我在《醒起来罢同胞》的同一作家的《秋的黄昏》里,听到了幽咽而舒服的声调。”典

【疏通】亦作“踈通”。1.通达。《礼记·经解》:“疏通知远,《书》教也。”《史记·五帝本纪》:“﹝顓頊﹞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汉书·匡衡传》:“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餘,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於大察,寡闻少见者戒於雍蔽。”宋司马光《为庞相公让官表》:“臣识昧疎通,学非殫洽。”章炳麟《检论·订孔下》:“故疏通知远者恕,文理密察者忠。”2.俊爽;爽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康(嵇康)子绍,清远雅正;涛(山涛)子简,疎通高素。”《晋书·王濬传》:“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周书·梁臺传

【处】《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