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
【泉源】亦作“泉原”。1.水的源头。《诗·卫风·竹竿》:“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毛传:“泉源,小水之源。”《国语·晋语四》:“泉原以资之。”韦昭注:“水在山为泉原。”唐祖咏《田家即事》诗:“攀条憩林麓,引水开泉源。”冰心《再寄小读者》二:“气候炎热,雨量极少,所以尼罗河也是他们唯一的灌溉泉源。”2.比喻事物产生的原因或来源。《旧唐书·睿宗纪论》:“法不一则姦伪起,政不一则朋党生,上既啟其泉源,下胡息於奔竞。”巴金《秋》三五:“他想不到这些话会永远成为那班青年的鼓舞的泉源。”周而复《白求恩大夫》十:“党性是我们力量
【源流】1.水的本源和支流。《后汉书·五行志三》“则水不润下”刘昭注引汉郑玄曰:“无故源流竭絶,川泽以涸,是谓不润下。”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彰德府南关外,有大桥,甚宏丽,水清而驶,土人谓之小彰河,源流皆异。”2.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荀子·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宋王巩《王氏谈录·小篆奇古》:“小篆源流可究,便于施用。”清何琇《樵香小记·毛诗出子夏》:“陆璣《毛诗》疏,末附四家诗源流。”徐迟《火中的凤凰》:“不熟悉我国藏书源流的人,大约只知道常熟
【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
【潴】《集韻》與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