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余与世既龃龉释义


【伊余】自指,我。三国魏曹植《责躬诗》:“伊余小子,恃宠骄盈。”五代贯休《古离别》诗:“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明刘基《北上感怀》诗:“伊余朽钝材,嬾拙更无比。”

【与】《廣韻》《集韻》《正韻》同與。《說文》賜予也。一勺爲与。《六書正譌》寡則均,故从一勺。(與)〔古文〕《廣韻》弋諸切《正韻》弋渚切《集韻》《韻會》演女切,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又《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又《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又待也。《論語》歲不我與。又《博雅》如也。《前

【世】〔古文〕卋《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勢。代也。《詩·大雅》本支百世。又《論語》必世而後仁。《註》三十年爲一世。《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又《維摩經》大千世界。《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又姓。《風俗通》秦大夫世鈞。又與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註》世與生同。又《韻補》叶私列切,音薛。《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 《集韻》書作。

【龃龉】上下齿不相对应。明徐渭《秦望山花蕊峰》诗:“宛如齿齟齬,张吻讼所苦。”2.比喻不平正;参差不齐。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始甚峻,一里,转西渐夷,於是皆车道平拓,无齟齬之虑矣。”清李必恒《铙歌·役者讴》:“輦粟陟砠,山石齟齬。”3.不相投合,抵触。汉扬雄《太玄·亲》:“其志齟齬。”范望注:“齟齬,相恶也。”唐韩愈《答窦秀才书》:“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齟齬。”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二:“虽然两人的性格实在并不相同,但也从不龃龉的过下来了。”4.不协调,差失。多用于文辞。南朝梁刘勰《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