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中论退服膺释义


【一听】。《韩非子·八经》:“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是以事至而结智,一听而公会。”陈奇猷集释:“《内储説上篇》‘一听’节:齐湣王听竽,好一一听之。是一听,即一一听之。一一听之者,谓分离各言事者而听其各别之言,盖不使臣下互知所言也。”2.初听。南朝齐谢朓《冬绪羁怀》诗:“一听春鶯喧,再视秋鸿没。”宋苏轼《南堂》诗之三:“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3.完全听凭。《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如愿出家受戒者,皆须赴闕比试艺业施行,愿归俗者一听自便。”梁启超《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无国

【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

【论】《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昆切,音崘。《說文》議也。《廣韻》說也。《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直言曰論,答難曰語。論者,語中之別,與言不同。又《論語·序解正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書可經綸世務,故曰綸,圓轉無窮故曰輪,蘊含萬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羣賢集定故曰撰。《文心雕龍》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述,故仰其經目,稱爲論語,蓋羣論立名,始于兹矣。又《釋名》倫也,有倫理也。《玉篇》思理也。《詩·大雅》於論鼓鐘。《傳》思也。《鄭箋》論之言倫也。《朱傳》言得其倫理也。又《增韻》紬繹討論也

【退】〔古文〕《集韻》《韻會》《正韻》吐內切,推去聲。《玉篇》郤也。《禮·表記》君子三揖而進,一辭而退,以遠亂也。《左傳·僖二十五年》退一舍而原降。又《玉篇》去也。《老子·道德經》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又遜讓也。《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後漢·鍾皓傳》好學慕古,有退讓風。又進退人才,猶言用舍也。《禮·檀弓》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又返也。《屈原·離騷》退將復修吾初服。《前漢·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臨政願治,不如退而更化。又如柔貌。《禮·檀弓》其中退然如不勝衣。又《正字通》吐困切。與褪同

【服膺】铭记在心;衷心信奉。《礼记·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朱熹集注:“服,犹著也;膺,胸也。奉持而著之心胸之间,言能守也。”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岁遥遥兮难极,冤悲痛兮心惻;肠千结兮服膺,於乎哀兮忘食。”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愿郎君捐有餘之才,崇未至之德,前哲训迪后进,拳拳如此,为后进者,得不服膺而书绅。”《两般秋雨盦随笔·袁赵蒋》引清程原湘诗:“平生服膺止有两,江左袁公江右蒋。”郁达夫《沉沦》四:“他从小服膺的‘身体发肤’‘不敢毁伤’的圣训,也不能顾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