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亦称“因明论”。古代印度五明之一。音译为醯都费陀,意译为因明。“因”指原因、根据、理由;“明”义为学术。因明即关于逻辑推理的学说,随佛教传入中国。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案达罗国》:“昔佛世尊善权导物,以慈悲心,説因明论,综括妙理,深究微言。如来寂灭,大义泯絶。今者,陈那菩萨福智悠远,深达圣旨,因明之论重弘兹日。”清龚自珍《发大心文》:“我生天上,久远超出因明,内外五明,神明第一。”章炳麟《无神论》:“然则神造万物,亦必被造于他,他又被造于他,此因明所谓‘犯无穷过’者。”
【智慧】亦作“智惠”。1.聪明才智。《墨子·尚贤中》:“若此之使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三国魏嵇康《大师箴》:“下逮德衰,大道沉沦,智惠日用,渐私其亲。”宋梅尧臣《桃花源》诗:“英雄灭尽有石闕,智惠屏去无年华。”袁鹰《篝火之歌·为家乡画图样》:“用双手把图样变成现实,靠你,靠我,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2.梵语“般若”的意译。佛教谓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大智度论》卷四三:“般若者,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穷尽到边。”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
【通】〔古文〕《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又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又暢也。《爾雅》四時和爲通正。《註》通,平暢也。又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又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又也。《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註》謂道之也。又凡人往來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