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鸣地正接迹释义


【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牛鸣】谓牛鸣声可及之地。喻距离较近。宋王安石《招吕望之使君》诗:“潮沟直下两牛鸣,十亩涟漪一草亭。”宋刘宰《癸未寄王甥》诗:“乘兴时来共清话,相望能隔几牛鸣。”参见“一牛鸣地”。

【地正】我国古代历法之一。指殷代以丑月(夏历十二月)为正月的历法。汉班固《白虎通·三正》:“十二月之时,万物始牙而白。白者阴气,故殷为地正,色尚白也。”《礼记·檀弓上》“殷人尚白”郑玄注“以建丑之月为正”唐孔颖达疏:“殷质法天,而为地正。”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卫灵公十三》:“其説备於刘歆《三统历》。古时迭用此法,夏则改尧舜所用顓頊之地正,而復上古之人正也。”参见“三正”。

【接迹】“接蹟”。足迹前后相接。形容人多。唐赵璘《因话录·徵》:“铜乳之臭,并肩而立,接跡而趋。”金王若虚《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声望既隆,求教者接跡而至。”清顾炎武《日知录·微子之命》:“后之经生不知此义,而抱器之臣、倒戈之士接迹于天下矣。”亦谓相继。唐韩愈《伯夷颂》:“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跡于后世矣。”明刘基《送黄叔旸归金华觐省序》:“惟冀其服膺乎不愧不怍之训,以接跡於古昔圣贤而后已也。”太平天囯洪秀全《原道觉世训》:“歷汉文、武、宣、明、桓、梁武、唐宪,接跡效尤於后,至宋徽又更改皇上帝尊号。”见“接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