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廣韻》《集韻》《正韻》於丙切《韻會》於景切,英上聲。《廣韻》形影。《集韻》物之隂影也。《書·大禹謨》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傳》若影之隨形,響之應聲。《列子·天道篇》形動不生形而生影。《顏氏家訓》《書·大禹謨》曰:惟影響。《周禮·地官·大司徒》土圭測影,《孟子》曰圖影失形,《莊子·齊物論》云罔兩問影,如此等尤當爲光景之景。凡隂景者,因光而生,故卽謂爲景。《淮南子·天文訓》呼爲景柱。《廣雅》晷柱,挂景。是也。至晉世《葛洪·字苑》始加彡爲影,音於景反。而世閒輒治《尚書》《周禮》《莊》《孟》从葛洪字,甚爲失
【迷蒙】1.蒙昧糊涂。南朝宋谢灵运《与诸道人辨宗论》:“日用不知,百姓之迷蒙,唯佛究尽实相之崇高。”唐白居易《闻庾七左降》诗:“后心誚前意,所见何迷蒙。”宋洪迈《夷坚丁志·巴山蛇》:“食已即饱,心常迷蒙。”2.指迷迷糊糊。许杰《惨雾》中:“在黑暗中的迷蒙的入睡。”3.迷茫;模糊不明。清江昉《疏影》词:“迷蒙十亩秋阴里,更悄浸漪漪寒碧。”《新华月报》1961年第9期:“战争经常处在迷蒙不清的情况中,比其他事物更带不确实性。”迷濛:形容烟雾迷漫,景物模糊。宋翁元龙《江城子》词:“月帘櫳,影迷濛。”清俞樾《春在堂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