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
【见意】1.表达意思。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见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託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於后。”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四曰:尽而不污,直书其事,具文见意,丹楹刻桷,天王求车,齐侯献捷之类是也。”2.表示心意。《西游记》第九九回:“三藏俱不敢辞,略略见意。”
【轩豁】1.高大开阔。唐韩愈《南海神庙碑》:“乾端坤倪,轩豁呈露。”宋王禹偁《月波楼咏怀》:“兹楼最轩豁,旷远西北陬。”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打开槅扇就望见大客厅的气象十分轩豁,正是一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家门第。”2.谓轩昂开朗,气宇不凡。宋沉辽《送曾处善赴宝应尉》诗:“六峰老师气轩豁,九华雌山苦阴晦。”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红玉》:“卫知生望族,又见仪采轩豁,心许之,而虑其靳於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