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拔勍敌释义


【一鼓】1.古以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四石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孔子家语·正论解》:“赵简子赋晋国一鼓鐘,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王肃注:“三十斤谓之鐘,鐘四谓之石,石四谓之鼓。”2.击鼓一次。引申谓一举,一战。《晋书·温峤传》:“峻(苏峻)勇而无谋,藉骄胜之势,自谓无前,今挑之战,可一鼓而擒也。”《三国演义》第十九回:“操若攻将军,宫引兵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於后;不过旬日,操军食尽,可一鼓而破。”

【拔】《唐韻》《集韻》《韻會》蒲八切,辦入聲。《說文》擢也。《增韻》抽也。《易·乾·文言》確乎其不可拔。又《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後漢·蔡邕傳》連見拔擢,位在上列。《晉書·胡母輔之傳》甄拔人物。又《爾雅·釋詁》殲拔殄,盡也。又《增韻》攻而舉之也。《前漢·高帝紀》攻碭,三日拔之。《註》破城邑而取之,若拔樹木幷得其根本。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撥切,音跋。回也。又《增韻》疾也。《禮·少儀》毋拔來。《疏》拔,速疾之意。《前漢·項傳贊》拔起隴畝之中。《註》疾起也。又挺也。特立貌。《杜甫詩》友于皆挺拔。

【勍敌】1.强敌。《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三国魏曹丕《与锺繇书》:“真君侯之勍敌,左右之深忧也。”唐白居易《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制勍敌,必示以乃文乃武。”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寂然无声,莫测动静,此必勍敌,攻之,十恒七八败。”2.有力的对手,多谓才艺相当的人。唐司空图《戊午三月晦》诗之一:“牛夸棊品无勍敌,谢占诗家作上流。”宋司马光《续诗话》:“李长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为奇絶无对。曼卿对‘月如无恨月长圆’,人以为勍敌。”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三·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