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古文〕《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音芳。《說文》倂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或从水作汸。《詩·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傳》方,泭也。《釋文》小筏曰泭。《爾雅·釋水》大夫方舟。《註》倂兩船。《史記·酈食其傳》方船而下。《註》謂船也。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又《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
【龃龉】上下齿不相对应。明徐渭《秦望山花蕊峰》诗:“宛如齿齟齬,张吻讼所苦。”2.比喻不平正;参差不齐。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始甚峻,一里,转西渐夷,於是皆车道平拓,无齟齬之虑矣。”清李必恒《铙歌·役者讴》:“輦粟陟砠,山石齟齬。”3.不相投合,抵触。汉扬雄《太玄·亲》:“其志齟齬。”范望注:“齟齬,相恶也。”唐韩愈《答窦秀才书》:“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齟齬。”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二:“虽然两人的性格实在并不相同,但也从不龃龉的过下来了。”4.不协调,差失。多用于文辞。南朝梁刘勰《文心
【世】〔古文〕卋《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勢。代也。《詩·大雅》本支百世。又《論語》必世而後仁。《註》三十年爲一世。《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又《維摩經》大千世界。《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又姓。《風俗通》秦大夫世鈞。又與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註》世與生同。又《韻補》叶私列切,音薛。《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 《集韻》書作。
【度】〔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故仍。《正韻》獨故切,音渡。《說文》法制也。从又,省聲。《徐曰》又,手也。布指知尺,舒肱知尋,故从手。《書·舜典》同律度量衡。《傳》度,丈尺也。《前漢·律歷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於黃鐘之長,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一爲一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引,而五度審矣。又躔度。《書·堯典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禮·樂記》百度得數而有常。《註》百度,百刻也。言日月晝夜不失正也。又殳也。《周禮·地官·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