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古文〕《集韻》《韻會》《正韻》吐內切,推去聲。《玉篇》郤也。《禮·表記》君子三揖而進,一辭而退,以遠亂也。《左傳·僖二十五年》退一舍而原降。又《玉篇》去也。《老子·道德經》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又遜讓也。《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後漢·鍾皓傳》好學慕古,有退讓風。又進退人才,猶言用舍也。《禮·檀弓》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又返也。《屈原·離騷》退將復修吾初服。《前漢·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臨政願治,不如退而更化。又如柔貌。《禮·檀弓》其中退然如不勝衣。又《正字通》吐困切。與褪同
【陆陆】1.犹碌碌。无所作为貌。《后汉书·马援传》:“季孟(隗嚣字)尝折愧子阳(公孙述字)而不受其爵,今更共陆陆,欲往附之,将难为颜乎?”李贤注:“陆陆犹碌碌也。”宋陆游《山堂陆先生墓志铭》:“象山晚为朝士,陆陆百寮底,旋復斥死。”清王士禛《漫兴》诗之二:“陆陆将谁附,苍苍逈不迷。”2.象声词。汉扬雄《太玄·法》:“繘陆陆,缾窴腹,井潢洋,终不得食。”司马光集注:“陆陆,索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