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隤然】随和貌。《易·繫辞下》:“夫《坤》,隤然示人简矣。”韩康伯注:“隤,柔貌。”朱熹本义:“隤然,顺貌。”《后汉书·黄宪传论》:“余曾祖穆侯,以为宪隤然其处顺,渊乎其似道。”李贤注:“隤,柔顺貌。”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在朝隤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逯钦立注:“隤然,顺随貌。”2.谓无职家居。宋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至於利势之际,人所竞逐,公方隤然,迹与众远。”3.衰颓貌。唐柳宗元《舜禹之事》:“而尧隤然,聋其聪,昏其明,愚其圣。”4.沉醉貌。宋沉遘《次韵和鞠颜叔游山》:“
【止】《唐韻》《集韻》《韻會》諸市切,音芷。《說文》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徐曰》初生根幹也。又《廣韻》停也,足也。《易·艮卦》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又靜也。《禮·玉藻》口容止。《註》不妄動也。《莊子·德充符》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衆止。又已也,息也。《論語》止吾止也。《史記·酷吏傳》寇盜不爲衰止。又居也。《詩·大雅》乃慰乃止。又《商頌》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又心之所安爲止。《書·益稷》安汝止。《孔傳》言當先安好惡所止。《正義》曰:止謂心之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