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旡】〔古文〕《廣韻》居豙切《集韻》居氣切,音寄。《說文》作,飮食氣逆不得息曰,从反①。《註》今隷變作旡。①原字从彡下儿作。
【耻】《正字通》俗恥字。(耻)《唐韻》敕里切《集韻》丑里切,褫上聲《說文》辱也。从心耳聲。《周禮·地官·司救》恥諸嘉石。《註》恥辱之也。《左傳·昭五年》恥匹夫不可以無備,况國乎。《註》言不可辱也。又《廣韻》慙也。《孟子》人不可以無恥。《註》人不可以無所羞恥也。 或作誀。 《六書總要》从心耳會意。取聞過自愧之義。凡人心慙,則耳熱面赤,是其驗也。俗譌作耻。
【恶】〔古文〕亞《唐韻》烏各切《集韻》《韻會》遏鄂切《正韻》遏各切,音堊。《廣韻》不善也。从心亞聲。《通論》有心而惡謂之惡,無心而惡謂之過。又醜陋也。《書·洪範》六極,五曰惡。《傳》醜陋也。《五行傳》貌不恭之罰也。又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築氏》敝盡而無惡。《註》雖至敝盡,無瑕惡也。又粗也。《史記·項羽本紀》以惡食食項王使者。謂粗飯也。又年凶曰歲惡。又器物不良曰苦惡。又糞穢也。《前漢·昌邑王傳》如是靑蠅惡矣。《師古曰》惡卽矢也。越王句踐爲吳王嘗惡。又多所不可曰性惡。《後漢·華陀傳》爲人性惡難得意。又《廣韻》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