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佛教认为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语本《心地观经》卷八:“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穀五果从大地生……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坛经·疑问品》:“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唐寒山《诗》之二六七:“我自观心地,莲花出淤泥。”唐王缙《东京大敬爱寺大证禅师碑》:“开心地如毛头,扫意尘於色界。”2.宋后儒家用以称心性存养。《朱子语类》卷六七:“盖其心地虚明,所以推得天地万物之理。”明高攀龙《语》:“然人之心地不明,如何察得人心术?”3.居心,用心。
【无生】1.不降生,不生存在世上。《诗·小雅·苕之华》:“知我如此,不如无生。”郑玄笺:“我,我王也。知王之为政如此,则己之生,不如不生也。”一本作“无生”。2.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晋王该《日烛》:“咸淡泊於无生,俱脱骸而不死。”唐王维《登辨觉寺》诗:“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明何景明《近寺》诗:“亦知身是妄,从此学无生。”康有为《七月偕铁君及家人从者居丹将敦岛灯塔》诗:“碧海苍天无尽也,教人怎不了无生?”
【灭】〔古文〕《唐韻》亡列切《集韻》莫列切,音搣。《說文》盡也。《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代之,灋外內亂,鳥獸行,則滅之。《註》毀其宗廟社稷曰滅。又沒也。《易·大過》過涉滅頂。又火熄也。《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又《韻補》叶明祕切,音媚。《曹植·夏啓讚》大戰于甘,有扈以滅。威振諸侯,元功克乂。
【处】《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