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木】《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后用为取信于民之典。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徙木之信必行,则民不惑,此政之先也。”宋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商鞅立信於徙木,立威於弃灰,刑其亲戚师傅,积威信之极,以及始皇,秦人视其君如雷电鬼神,不可测也。”清吴伟业《读史杂诗》之二:“商君刑师傅,徙木见威约。”
【遗风】凮”。1.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楚辞·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史记·货殖列传》:“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隶释·汉绥民校尉熊君碑》:“在官脩德,民歌遗凮。”洪适释:“凮即风字。”《南史·袁湛传》:“性孝履顺,栖冲业简,有舜之遗风。”宋陈亮《胡夫人吕氏墓碣铭》:“吾叙次夫人,以存其大母之遗风。”清刘廷玑《结交行》:“羊左遗风邈莫攀,管鲍高情亦乌有。”郭沫若《牧羊哀话》四:“朝鲜人席地而坐,席地而寝,还存在着我国古代的遗风。”2.前代遗留下来的音乐。《淮南子·原道训》:“扬郑
【虽】〔古文〕《唐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音綏。《說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聲。又《玉篇》詞兩設也。《廣韻》助語也。《集韻》不定也。况辭也。《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註》詩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禮·少儀》雖請退可也。《疏》雖,假令也。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又《玉篇》推也。又與唯通。《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註:唯當爲雖。又《荀子·性恶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楊僦註:唯,讀爲雖。漢典考證:〔《註》小雅棠棣曰,每有良朋〕 謹照原文小雅棠棣曰改詩曰
【峭刻】1.陡峭。明宋濂《看松庵记》:“菴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峯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2.严厉苛刻。唐柳宗元《柳常侍行状》:“处事详諦,无依违故纵之败;奉法端审,无隐忌峭刻之文。”宋司马光《司马府君墓志》:“虽练习律令,而不为峭刻,断狱必求厌人心。”3.形容文笔锐利。清钮琇《觚賸·槲叶集》:“雪木所著,《槲叶集》,冷艷峭刻,如其为人。”《孽海花》第三回:“他的文章和别人不同……有时朴茂峭刻,象水心陈碑;有时宏深博大,如黄冈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