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廣韻》苦奚切《集韻》《韻會》牽奚切。與谿同。《說文》山瀆無所通者。又水註川曰谿。 《廣韻》或作磎。
【梅】〔古文〕槑《唐韻》莫杯切《集韻》《正韻》模杯切《韻會》謀杯切,音枚。或作槑、楳,亦作。《說文》枏也。《爾雅·釋木》梅,枏。《陸璣·條梅疏》似豫章大木也。又《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禮·內則》梅諸。《名物疏》陸璣所釋有條有梅,自是枏木似豫章者。豫章,大樹可以爲棺舟者也。和羹之梅,籩實之乾,似杏實酢者也。又《爾雅·釋木》時,英梅。《註》雀梅。又《爾雅·釋木》朹檕梅。《註》狀如梅,子赤色似小柰,可食。又《埤雅》江、湘、兩浙四五月閒梅欲黃落,則水潤土溽,蒸鬱成雨,謂之梅雨。《四時纂要》閩人以立夏後逢庚入梅
【解事】1.通晓事理。《南齐书·倖臣传·茹法亮》:“法亮便辟解事,善於奉承。”宋陆游《雷》诗:“惟嗟妇女不解事,深屋掩耳藏婴孩。”茅盾《清明前后》第一幕:“女仆张嫂--三十来岁,白净的脸儿,尚伶俐解事。”2.免职。清钱谦益《孙公行状》:“﹝袁崇焕﹞虽兼程赴援,却又箝制诸将,坐视抢掠,功罪难掩,暂解事,权听勘。”《红楼梦》第十九回:“这些丫头们明知不讲究这些;二则李嬷嬷已是告老解事出去了的,如今管不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