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散】犹萧洒。形容举止、神情、风格等自然,不拘束;闲散舒适。《西京杂记》卷二:“司马相如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復与外事相关。”唐张九龄《林亭咏》:“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宋曾巩《招隐寺》诗:“我亦本萧散,至此更怡然。”清方苞《重建润州鹤林寺记》:“佛之理吾不信,而窃喜其教,絶婚宦,公货财,布衣疏食,随地可安,士之萧散孤介,而不欲违其本心者,往往匿跡於其中。”1.消散;消释。《晋书·恭帝纪论》:“虽有手握戎麾,心存旧国,迴首无良,忽焉萧散。”唐皎然《送大宝上人归楚山》诗:“独鹤翩翻飞不定,归云萧
【逃】〔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陶。《說文》亡也。《書·牧誓》乃惟四方,多罪逋逃。《註》謂有罪逃亡之人也。又《廣韻》避也,去也。《史記·吳世家》季札讓逃去。《註》謂讓位而逃也。《後漢·謝該傳》良才抱璞而逃,所謂往而不返者也。又通作跳。逸去也。《史記·高祖紀》項羽圍成臯,漢王跳。《註》跳,音逃。《前漢·燕王澤傳》跳驅至長安。又叶田黎切,音題。《劉歆·列女贊》衞君不聽,後果遁逃。許不能救,女作載馳。 《集韻》逃,俗作迯,非是。,古文造。漢典考證:〔《史記·高帝紀》項羽圍成臯,漢王跳。〕 謹照
【絷】《廣韻》《集韻》《韻會》陟立切,音執。《玉篇》縷也,相縶也,連也。《類篇》繫也。《詩·小雅》縶之維之。《傳》縶,絆也。《禮·月令》游牝別羣,則縶騰駒。又《左傳·成九年》南冠而縶者,誰也。《註》縶,拘執。又《韻補》質涉切。春秋,盜殺衞侯之兄縶,公羊榖梁作輒。
【鞿】《廣韻》居依切《集韻》居希切,音機。《玉篇》韁在口。《廣韻》繫馬。《集韻》馬絡頭。《屈原·離騷》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朁。《註》馬韁在口曰鞿,革絡頭曰羈。《前漢·法志》是猶以鞿而御駻突。漢典考證:〔《屈原·離騷》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譖。〕 謹照原文夕譖改夕朁。 考證:〔《屈原·離騷》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譖。〕 謹照原文夕譖改夕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