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晦】明与暗。《旧唐书·魏謩传》:“臣又闻,君如日焉,显晦之微,人皆瞻仰,照临之大,何以掩藏?”2.比喻仕宦与隐逸。《晋书·隐逸传论》:“君子之行殊涂,显晦之谓也。”清方文《庐山访无可道人》诗之四:“跡虽分显晦,道不限穷通。”汉
【熟思】;周密思考。《韩诗外传》卷十:“邦人澜然而涕下,曰:‘愿君熟思之。’”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陛下頷之曰:‘卿所献三言,朕当熟思之。’”郭沫若《落叶·第三七信》:“我望你熟思的便在这儿。”
【真】同眞。俗字。
【有数】别;有等差。《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汉书·文帝纪》:“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数。”2.有技艺。《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应之於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於其间。”陆德明释文:“数,术也。”3.指具体的表象。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穷于有数,追于无形。”4.有气数,有因缘。旧谓命中注定。唐白居易《村中留李三固言宿》诗:“如我与君心,相知应有数。”5.谓数量不多或极难得。唐白居易《论孟元阳状》:“况元阳功效忠勤,天下有数;今以无能者一例除改,无所旌别;臣恐今日已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