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俛】《集韻》同俯頫。《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前弱則俛。《前漢·鼂錯傳》在俛仰之閒耳。《註》師古曰:俛卽俯。又《賈誼·過秦論》頫首。《史記》作俛首,俯仰。《史記》作頫仰。音義同。又《集韻》《韻會》美辨切,音免。義同。又與勉同。《禮·表記》俛焉日有孳孳。《註》俛焉,勤勞貌。又《陸機·文賦》有無僶俛。
【噣】《廣韻》《集韻》《韻會》陟救切,音晝。《說文》喙也。《廣韻》鳥口。《史記·楚世家》射噣鳥于東海。《註》索隱曰:噣音晝,謂大鳥之有鉤喙者,以比齊也。《玉篇》引《詩》不濡其噣。亦作咮。○按今《詩》曹風作咮。《集韻》或作注。又星名。《詩·召南·小星傳》三心五噣。《釋文》噣,張救反。又都豆反。爾雅云,噣謂之柳。○按今《爾雅·釋天》本作咮。又《廣韻》都豆切《集韻》丁切,音。義同。《廣韻》或作咮。《集韻》或作喙注。又《廣韻》之欲切《集韻》朱欲切,音燭。《廣韻》噣,鳥名。又《廣韻》《集韻》《韻會》竹角切,音啄。《廣韻》
【哺】《唐韻》《正韻》薄故切《集韻》《韻會》蒲故切,音捕。《說文》哺咀也。《玉篇》口中嚼食。《廣韻》食在口也。《史記·魯周公世家》一飯三吐哺。《爾雅·釋鳥》生哺。《註》鳥子須母食之。又《集韻》奔謨切,音逋。與餔同。詳食部餔字註。又匪父切,音甫。與同。詳前字註。又叶蒲侯切,裒去聲。《易林》鳥鵲食穀,張口受哺,蒙被恩德,長大成就。又與柿通。《後漢·方術傳》有風吹削哺。《註》哺當作柿,孚廢反。
【鶵】《廣韻》仕于切《集韻》崇芻切,音。《莊子·秋水篇》南方有鳥,其名鵷雛。又《玉篇》鶵,鳥子初生,能啄食。一作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