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1.外界事物。三国魏曹植《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晋王谧《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北歷覆釜堆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汉魏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清刘大櫆《<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叶圣陶《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不可】不可能。《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三国魏嵇康《释私论》:“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前蜀韦庄《章台夜思》诗:“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迴。”沈从文《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爸爸十岁的时候,家中就为他请了个武术教师同老塾师,学习作将军所不可少的技术与学识。”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晋侯使荀櫟唁公於乾侯。唁公不得入於鲁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意如也。’”范宁注:“言己已告鲁求纳君,唯意如不肯。”《史记·刺客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