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情】1.物理人情,世情。三国魏嵇康《释私论》:“情不繫於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唐孟浩然《上张吏部》诗:“物情多贵远,贤俊岂遥今?”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华亭王文恭公宽然长者,于物情多所未諳。”2.物的情状。唐刘威《游东湖黄处士园林》诗:“物情多与闲相称,所恨求安计不同。”清俞国贤《与史文兹饮月下》诗:“物情犹惜晚,吾鬢已成翁。”鲁迅《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即如《看图识字》这两本小书,就天文、地理、人事、物情,无所不有。”3.众情,民心。《后汉书·爰延传》:“事多放滥,物情生怨。”《北齐书·
【知】〔古文〕《唐韻》陟离切《集韻》《韻會》珍離切《正韻》珍而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又《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又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又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又《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又《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
【有为】1.有作为。《易·繫辞上》:“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宋苏轼《学士院试孔子先进论》:“君子之欲有为於天下,莫重乎其始进也。”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上:“公为人刚介有为,既下车,即以兴利除害为己任。”老舍《四世同堂》三七:“他羡慕东阳与瑞丰的官运,同时也羡慕他们的年轻有为。”2.友为,相亲为友。有,通“友”。汉扬雄《法言·修身》:“上交不諂,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汪荣宝义疏:“有,读为‘友’……可以友为,犹云可与言友也。”3.佛教语。指有为法。《景德传灯录·鸠摩罗多》:“汝若入此法门可与诸佛同矣。一切善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