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古文〕《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正韻》罔古切,音武。《說文》舞樂也。《玉篇》足相背也。《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左傳·隱五年》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前漢·高帝紀》軍中無以爲樂,請以劒舞。又鍾體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銑閒謂之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註》此四名者,鍾體也。又變弄也。《前漢·張湯傳》舞文巧詆。《又》舞知以御人。又官名。《周禮·地官》有舞師。又地名。《戰國策》秦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則南國必危矣。《前漢
【蹁跹】的舞姿。唐元稹《代曲江老人》诗:“掉荡云门发,蹁躚鷺羽振。”元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二出:“闹清明鶯声婉囀,荡花枝蝶翅蹁躚。”冰心《寄小读者》二五:“我梦见那个雪人,在我刚刚完工之后,她忽然蹁跹起舞。”2.行不正貌;跛行貌。宋苏轼《哭干儿》诗之一:“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未期观所好,蹁躚逐书史。”明许自昌《水浒记·渔色》:“须知子猷访戴步蹁躚,谁知吕安题凤惜留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