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语言的书写符号。古代多指单字。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俊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按,依类象形,即独体,为文;形声相益,即合体,为字。《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夫文字者,坟籍根本,世之学徒,多不晓字。”唐韩愈《读<鹖冠子>》:“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小学》:“声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声不能传於异地,留於异时,於是乎书之为文字。”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要之文字成就,所当绵歷岁时,且由众
【慵】《唐韻》蜀容切《集韻》《韻會》常容切,音鱅。《說文》懶也。从心庸聲。zdic.net漢典
【雕锼】。唐李商隐《富平少侯》诗:“綵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廻枕玉雕鎪。”宋陈亮《汉宫春》词:“随缘柳緑柳白,费尽雕鎪。”2.刻意修饰文辞。明朱鼎《玉镜台记·开场》:“古今词传,纷纷迭出、雕鎪矫揉,虫技轰轰。”明袁宏道《湖上别同方子公赋》之五:“十年而一叶,枉自费雕鎪。”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近古期·北宋政治家的文论》:“就反对雕锼无用的文辞这一点讲,政治家和道学家、古文家都是一致的。”3.犹琢磨。彫鎪:1.雕刻,刻镂。《文选·左思<魏都赋>》:“匪朴匪斵,去泰去甚,木无彫鎪,土无綈锦。”张铣注:“鎪,鏤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