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语言的书写符号。古代多指单字。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俊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按,依类象形,即独体,为文;形声相益,即合体,为字。《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夫文字者,坟籍根本,世之学徒,多不晓字。”唐韩愈《读<鹖冠子>》:“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清陈澧《东塾读书记·小学》:“声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声不能传於异地,留於异时,於是乎书之为文字。”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要之文字成就,所当绵歷岁时,且由众
【无暇】来不及;没有空闲时间。《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刘裕﹞狼狈而返者,欲速成篡事耳,无暇有意於中原。”北周庾信《燕射歌辞·征调曲四》:“汤则救旱而忧勤,禹则正冠而无暇。”唐翁承赞《访建阳马驿僧亚齐》诗:“应笑乘軺青琐客,此时无暇听猿啼。”鲁迅《三闲集·革命咖啡店》:“我要抄‘小说旧闻’之类,无暇享受这样乐园的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