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硕辅】贤良的辅弼之臣。晋皇甫谧《高士传·挚恂》:“永和中,常博求名儒,公卿荐恂行侔颜閔,学拟仲舒,文参长卿,才同贾谊,实瑚璉器也,宜在宗庙,为国硕辅。”唐韩愈《元和圣德诗》:“天锡皇帝,厖臣硕辅,博问遐观,以置左右。”清钱谦益《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李叔元授中大夫制》:“硕辅名卿,往往辈出。”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一》:“为国家得能吏百,不若得硕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