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仪】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仪节及待人接物的礼仪。《礼记·中庸》:“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孔颖达疏:“威仪三千者,即《仪礼》中行事之威仪。”《后汉书·儒林传下·董钧》:“时草创五郊祭祀,及宗庙礼乐,威仪章服,輒令钧参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明道先生尝至天寧寺,方饭,见趋进揖逊之盛。叹曰:‘三代威仪,尽在是矣。’”罗惇曧《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礼经三百,威仪三千,礼之文备矣。”2.庄重的仪容举止。《书·顾命》:“思夫人自乱於威仪。”孔传:“有威可畏,有仪可象。”《汉书·薛宣传》:“宣为人好威仪,进
【毣毣】1.蒙昧貌。一说,谨愿貌。《汉书·鲍宣传》:“愿赐数刻之间,极竭毣毣之思,退入三泉,死亡所恨。”颜师古注:“毣,音沐。沐沐,犹蒙蒙也。如淳曰:谨愿之貌。”2.思念貌。宋文天祥《回吴直阁书》:“望履非遥,临风毣毣。”3.风拂动貌。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上帝追摄王远知<易总>》:“舟回如飞羽,但觉风毣毣而过,明日至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