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古文〕《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又《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道论】论。《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学天官於唐都,受《易》於杨何,习道论於黄子。”南朝宋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一:“委讲輟道论,改服康世屯。”唐李白《赠别王山人归布山》诗:“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张舜徽《<周秦道论发微>叙录》:“‘道论’二字,可说是‘道家理论’的简称。它的具体内容,便是‘人君南面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