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诗歌 >
唐诗
> 题君山
上一卷
下一卷
曾于方外见麻姑,君山自古无。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方干
题君山
题君山原文
曾于方外见麻姑,君山自古无。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题君山注释
【洞庭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面积2,820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湘、资、沅、澧四水汇流于此,在岳阳县城陵矶入长江。湖中小山甚多,以君山最为著名。沿湖有岳阳楼等名胜古迹。明徐元《八义记·山神点化》:“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典
题君山赏析
洞庭湖中有一座奇秀的青山,传说它是湘君曾游之地,故名君山,又名湘山,洞庭山。由于美丽的湖光山色与动人的神话传说,它激发过许多诗人的想象,写下许多美丽篇章,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雍陶《题群山》)等等,这些为人传诵的名句,巧比妙喻,尽态极妍,异曲同工。 而方干这首《题君山》写法上全属别一路数,他采用了“游仙”的格局。 “曾于方外见麻姑”,就象诉说一个神话。诗人告诉我们,他曾神游八极之表,奇遇仙女麻姑。这个突兀的开头似乎有些离题,令人不知它与君山有什么关系。其实它已包含有一种匠心。方外神仙正多,单单遇上麻姑,就有意思了。据《神仙外传》,麻姑虽看上去“年可十八九”,却是三见沧海变作桑田,所以她知道的新鲜事儿一定不少。 “ 君山自古无”,这就是麻姑对诗人提到的新鲜事一件。次句与首句的起承间,有一个跳跃。读者不难用想象去填补,那就是诗人向麻姑打听君山的来历。人世之谜甚多,单问这个,也值得玩味。你想,那烟波浩渺的八百里琼田之中,兀立着这样一座玲珑的君山。泛舟湖面,“四顾凝无地,中流忽有山”(《许棠《过君山》),这个发现,会使人惊喜不置;同时又感到这奇特的君山,必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来历,从而困惑不已。诗人也许就是带着这问题去方外求教的呢。 诗中虽然无一字正面实写君山的形色,纯从虚处落墨,闲中着色,却传达出了君山给人的奇异感受。 “君山自古无”,这说法既出人意表,很新鲜,又坐实了人们的揣想。写“自古无”,是为引出“何以有”。不一下子说出山的来历,似乎是故弄玄虚,其效果与“且听下回分解”略同。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这真是不说则已,一鸣惊人。原来君山是昆仑顶上的一块灵石,被巨大的海风吹落洞庭的。昆仑山,在古代传说中是神仙遨游之所,上有瑶池阆苑,且多美玉。古人常用“昆冈片玉”来形容世上罕有的珍奇。诗中把“君山”设想为“昆仑山顶石”,用意正在于此。“海风吹落”云云,想象奇瑰。作者《题宝林寺禅者壁》云:“台殿渐多山更重,却令飞去即应难”,题下自注:“山名飞来峰”。可见此诗的想象显然受到“飞来峰”一类传说的影响。 全诗运用奇特想象,从题外落笔,神化君山来历,间接表现出君山的奇美。这就是所谓“超以象外,得其圜中”。 “游仙”一体,起自晋人,后世多仿作。但大都借“仙镜”以寄托作者思想感情。而运用这种方式来歌咏山水,间接表现自然美,不能不说是方干的一个创造。由盛 的兴发情至,转入更多的意匠经营,这是中晚 的一个趋向,其不及盛唐之处在此,而其胜于盛唐之处亦在此。 (周啸天)
方干
简介
简介暂无
方干
的其它诗歌
题君山
题报恩寺上方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山中
句
失题
题严子陵祠二首(后首一作杜荀鹤诗)
衢州别李秀才
题画建溪图
蜀中
题天柱观鱼尊师旧院
东阳道中作(一作寒食日)
惜花
送僧南游
题黄山人庭前孤桂
夜会郑氏昆季林亭
咏花
路入金州江中作
赠东溪贫道
赠江上老人
别孙蜀
书原上鲍处士屋壁
贻曦上人
贻亮上人
赠申长官
将归湖上留别陈宰
赠会稽杨长官
送水墨项处士归天台
别殷明府
新安殷明府家乐方响
与长洲陈子美长官
寄谢麟
越中逢孙百篇
君不来
经旷禅师旧院
江南闻新曲
经故侯郎中旧居
过李群玉故居
题玉笥山强处士
题宝林寺禅者壁(山名飞来峰)
送乡中故人
思江南
酬孙发
出东阳道中作
与徐温话别
浅井
献王大夫
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
山中言事八韵寄李支使
题悬溜岩隐者居
李侍御上虞别业
许员外新阳别业
侯郎中新置西湖
叙龙瑞观胜异寄于尊师
赠赵崇侍御(一作赠赵常六韵)
镜湖西岛言事寄陶校书
嘉兴县内池阁
山中寄吴磻十韵
宁国寺(新城县)
送僧归日本
思桐庐旧居便送鉴上人
题松江驿
除夜
对花
早春
月
上越州杨严中丞
春日
题法华寺绝顶禅家壁
题应天寺上方兼呈谦上人
赠乾素上人
哭王大夫
题新竹
送钱特卿赴职天台
送道人归旧岩
与桐庐郑明府
谢王大夫奏表
赠进士章碣
牡丹
感时三首
贼退后赠刘将军
偶作
山井
赠山阴崔明府
题仙岩瀑布呈陈明府
石门瀑布
处州献卢员外
赠五牙山人洗修白
献王大夫二首
赠黄处士
送王侍郎浙东入朝
题赠李校书
越州使院竹
献浙东王大夫二首
水墨松石
东山瀑布
路入剡中作
送缙陵王少府赴举
赠郑仁规
题盛令新亭
雪中寄薛郎中
途中言事寄居远上人
陆山人画水
郭中山居
雪中寄李知诲判官
送孙百篇游天台
赠李郢端公
尚书新创敌楼二首
狂寇后上刘尚书
陪李郎中夜宴
过姚监故居(一作经陆补阙故居)
僧院小泉井
题澄圣塔院上方
桐庐江阁
上郑员外
赠上虞胡少府百篇
题龙泉寺绝顶
送婺州许录事
登龙瑞观北岩
朱秀才庭际蔷薇
送睦州侯郎中赴阙
寄台州孙从事百篇(登第初授华亭尉)
赠天台叶尊师
项洙处士画水墨钓台
和剡县陈明府登县楼
寄于少监
题故人废宅二首
送郑端公
赠夏侯评事
赠孙百篇
岁晚言事寄乡中亲友
李户曹小妓天得善击越器以成曲章
盐官王长官新创瑞隐亭
送永嘉王令之任二首
归睦州中路寄侯郎中
初归故里献侯郎中
赠中岩王处士
叙钱塘异胜
再题龙泉寺上方
初归镜中寄陈端公
听段处士弹琴
赠美人四首
题龟山穆上人院
题越州袁秀才林亭
废宅
题宝林山禅院
卢卓山人画水
赠李支使
送杭州李员外
宋从事
雪中寄殷道士
酬将作于少监
送何道者
同萧山陈长官县楼登望
送吴彦融赴举
送陈秀才将游霅上便议北归
题龙瑞观兼呈徐尊师
越中言事二首(咸通八年琅琊公到任后作)
哭江西处士陈陶
路支使小池
再题路支使南亭
嘉兴许明府
海石榴
阳亭言事献漳州于使君
王将军
陪胡中丞泛湖
叙雪献员外
思越中旧游寄友
送王霖赴举
与乡人鉴休上人别
秋晚林中寄宾幕
题陶详校书阳羡隐居
山中言事
赠钱塘湖上唐处士
赠式上人
赠萧山彭少府
山中言事
鉴湖西岛言事
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轻棹往返颇谐素心因成四韵
哭喻凫先辈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
赠会稽张少府
送郑台处士归绛岩
书吴道隐林亭
陪王大夫泛湖
书法华寺上方禅壁
赠处州段郎中
上杭州杜中丞
赠华阴隐者
睦州吕郎中郡中环溪亭
茅山赠洪拾遗
哭秘书姚少监
送人宰永泰
叙雪寄喻凫(一作杜荀鹤)
叙雪寄喻凫
题桐庐谢逸人江居
观项信水墨
书桃花坞周处士壁
牡丹
胡中丞早梅
自缙云赴郡溪流百里轻棹一发曾不崇朝…段郎中
送叶秀才赴举兼呈吕少监
上杭州姚郎中
袁明府以家酝寄余余以山梅答赠非唯四韵兼亦双关
德政上睦州胡中丞
送朱二十赴涟水
题长洲陈明府小亭
贻高谠
送弟子伍秀才赴举
漳州于使君罢郡如之任漳南去上国二十四州…亲故
赠信州高员外
和于中丞登扶风亭
登新城县楼赠蔡明府
题睦州郡中千峰榭
游张公洞寄陶校书
别胡中丞
漳州阳亭言事寄于使君
孙氏林亭
赠邻居袁明府
题慈溪张丞壁
上张舍人
寄灵武胡常侍
寄杭州于郎中
题睦州乌龙山禅居
寄江陵王少府
别从兄郜
元日
山中即事
过黄州作
送友及第归浙东
送江阴霍明府之任
送姚合员外赴金州
柳
赠江南僧
暮冬书怀呈友人(一作喻凫诗)
中秋月
寒食宿先天寺无可上人房
题碧溪山禅老(一作赠鹤隐寺僧)
新正
夜听步虚
送镜空上人游江南
寄普州贾司仓岛
陆处士别业
赠中岳僧
示乡叟
游竹林寺
送剡县陈永秩满归越
与清溪赵明府
哭胡珪
重寄金山寺僧
题雪窦禅师壁(一作赠雪窦峰禅师)
清源标公
路支使小池
山中
杜鹃花
称心寺中岛
岁晚苦寒
处州洞溪
暮发七里滩夜泊严光台下
东溪言事寄于丹
送人游日本国
赠许牍秀才
送于丹
方著作画竹
题友人山花
赠诗僧怀静
闰春
酬故人陈乂都
赠玛瑙山禅者(一作赠玛瑙禅师归京)
途中逢进士许巢
登雪窦僧家(一作书窦云禅者壁)
赠镜公(一作旅次钱塘)
陈秀才亭际木兰
陈式水墨山水
滁上怀周贺
寄石湓清越上人
新月
客行
秋夜
残秋送友
詹碏山居
晓角
冬日
送饶州王司法之任兼寄朱处士
送道上人游方
汝南过访田评事
过申州作
湖南使院遣情送江夏贺侍郎
送汶上王明府之任
收两京后还上都兼访一二亲故
送李恬及第后还贝州
送郭太祝归江东
江州送李侍御归东洛
重阳日送洛阳李丞之任
送崔拾遗出使江东
清明日送邓芮还乡(一作戴叔伦诗)
送卢评事东归(一作戴叔伦诗,题云送友人东归)
送沛县司马丞之任
新秋独夜寄戴叔伦
冬夜泊僧舍
忆故山
朔管
白艾原客
赠功成将
赠许牍山人
除夜
涵碧亭(洋州于中丞宰东阳日置)
湖上言事寄长城喻明府
贻钱塘县路明府
早发洞庭
赠喻凫
经周处士故居
镜中别业二首(一作镜湖西岛闲居)
送许温(一作浑)
送从兄郜(一作韦郜,一作途中别孙璐)
途中逢孙辂因得李频消息
金州客舍
将谒商州吕郎中,道出楚州,留献章中丞
君不来
送相里烛
别喻凫
旅次钱塘
送姚舒下第游蜀
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
夏日登灵隐寺后峰
听新蝉寄张昼
送班主簿入谒荆南韦常侍(一作卢尚书)
途中寄刘沆(一作寄朱特)
过朱协律故山
送赵明府还北
中路寄喻凫先辈
怀州客舍
东溪别业寄吉州段郎中
采莲
寄李频
题君山诗句
海风吹落洞庭湖
君山自古无
曾于方外见麻姑
元是昆仑山顶石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