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蚡坐东向释义


【蚡】《唐韻》《集韻》符分切,音汾。同鼢。田中鼠也。《玉篇》伯勞所化。又人名。《左傳·文十六年》先君蚡冒。《註》蚡冒,楚武王父。《前漢·武帝紀》皇太后同母弟田蚡。又地名。《春秋·昭五年》叔弓帥師敗莒師于蚡泉。《註》蚡泉,魯地。又《正韻》房吻切,音憤。義同。

【坐】〔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徂臥切,音座。行之對也。《禮·曲禮》坐如尸。《又》虛坐盡後,食坐盡前。又便坐,別坐之處。《前漢·文翁傳》在便坐受事。又《後漢·宣秉傳》秉修高節,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京師謂之三獨坐。又猶守也。《左傳·桓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又古者謂跪爲坐。《禮·曲禮》先生琴瑟書策在前,坐而遷之。《註》坐,跪也。又《律》有罪坐。《前漢·文帝紀》除收帑相坐律令。又罪人對理曰坐。《左傳·僖二十八年》

【东向】亦作“东乡”。亦作“东向”。1.面向东。古代以东为上方、尊位。《逸周书·王会》:“善芳者,头若雄鸡,佩之令人不昧,皆东嚮。”孔晁注:“此东向列次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説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宋司马光《祔庙议》:“若太祖已正东嚮之位,则并三昭三穆为七世矣。”2.谓向东方进发。《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士卒皆山东人,跂而望归,及其锋东乡,可以争天下。”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齐锋东向,气高志远,似若无敌。”见“东嚮”。